汤希忠国画新作欣赏
48岁的汤希忠生在民勤,长在民勤,见人就憨憨一笑,是个土生土长、地地道道的农民。但与其他农民不一样的是,他能写会画、心灵手巧、为人和善,非常谦虚。遇新年、搬新房、过大寿和婚丧嫁娶等,乡邻们都少不了让他画张画或写个对联。谁家要是新做了家具,就会请他刷上油漆,再画一些老虎、孔雀、牡丹什么的。若有朋友向他讨要字画,他都是满口答应,被乡邻们喻为“汤才人”。
汤希忠自幼喜欢写写画画。1985年的深秋,正在读高二的汤希忠面前摆的全是困难:母亲重病卧床、姐姐出嫁邻乡、三个妹妹又都在读小学,年迈的父亲不仅要供他们上学,还要耕种20多亩的农田。就这样,汤希忠忍痛割爱,毅然放弃了学业回家务农,挑起了生活大梁。
虽说当了农民,汤希忠还是不甘心放弃他的书画艺术创作。他利用家里闲置的房屋,给自己布置了画室,买来了朱耷、石涛、张大千等名人画帖和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,墙上贴的全是自己的书画作品,门上还挂了个招牌叫“希忠书画室”,俨然一副大家气派。就这样,汤希忠白天上地干活,晚上就钻进了自己的画室看书、临摹、习作,有时熬到深夜。看着儿子如此的专注,也不好好种庄稼,父亲有些着急了,语重心长地给他谈话和讲道理,让他放弃。然而,汤希忠却无动于衷,依然没有改变他的想法,还是醉心于他的爱好,画画也开始从素描向水彩画、油画发展了。一次,父亲趁他不在把画室一些作品以及油彩盒之类的东西扔进了垃圾堆。汤希忠回来后,发现这些东西不见了,和父亲大吵了一顿,然后又找回他心爱的作品。两个月后,有人上门邀请汤希忠给他家油一下衣柜,这时的父亲才转变了对汤希忠的看法,还夸儿子有点出息了。再后来,汤希忠还走街串巷当了三年的“油匠”。
说起“油匠”,汤希忠还有个绝活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,当地农民自己开发了一门手工制作———沙枣核门帘子。就是把沙枣核处理后,用线绳穿起来近100条做成门帘子挂上,再喷上油漆,绘出图案,很是漂亮。聪明的“汤才人”便找到了赚钱的机会,他先是在自己家沙枣核门帘上作画宣传,图案有老虎、孔雀和山水画等,十分好看。在那个年代,汤希忠可成了忙人和红人,制作的门帘画栩栩如生,众人赞叹。
汤希忠在沙漠深处生活了近50年,艰苦的自然条件丰富了他的创作灵感,也锻造了他的意志和品格。他勤俭持家,热爱艺术,关爱亲人。以孝道送走了双亲父母,以良心扶持三个妹妹成家立业,以责任将四妹送进了大学的校门,以热心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。他虽然没有像艺术家们那样的采风,更没有受到专家的指导,甚至没有亲眼目睹大自然当中的老虎、孔雀和牡丹。但他从字帖和网上潜心研究,细心观察,勤学苦练,以辛勤劳作的乡亲们和那熟悉的沙漠、田野、土地、村庄及家禽家畜为创作元素,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先后创作了国画《大漠雄风》、《猛虎出山》、《八骏神威》、《吉祥富贵》,油画《羊倌》等鲜活的作品,深受大家的好评,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。作品《大漠雄风》获得全县农村廉政书画展美术类作品三等奖,汤希忠被县文联、青土湖书画社吸收为社员。画家茹可先生因赏识他的淳朴和书画方面的悟性,三次驱车来到他的农家小院,为他传经送宝、指点迷津。
近年来,随着网络“村村通”惠民工程的实施,汤希忠在村上第一个买上了电脑,第一个联上了宽带,给自己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。闲暇之余,他将自己的每幅习作传到网上,虚心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与点评。还别说,作用可大了,他的作品经专业老师的点评后显得更加丰满,从中也汲取到了大量营养和精华。
“风沙伴我成长,苦水将我养大,我的画就在身边,咱老百姓喜欢什么我就画什么,书画艺术是我一生的最爱”。汤希忠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